赵庆生《谈孙原非先生的诗词》


中华诗词学会资深会员同时也是“孙原非公遗诗”的编著者赵庆生先生则从孙原非先生的诗文方面阐述了自已的看法,他认为:先生的诗属于古典诗,语言朴实,朗朗上口,尊古而不泥古,重意境而不重形式,尤其用典恰到好处,在那个困顿的岁月,依然用心去热爱党,热爱我们的国家。还有先生的诗悲天悯人,充满了一种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


赵庆生.gif


谈孙原非先生的诗词

赵庆生


今天,由淮安区新联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河下往事》编辑部所组织的孙原非先生诗词与书法艺术研讨会在建元文化有限公司举办,研讨会要求我就孙原非老前辈在诗词方面的成就谈一谈自已的看法,我也勉为其难,因为与先生不是同时代的人,对先生知之甚少,但是,因为先生是河下人,是民国时期河下三才子之一,加之先生与家父同庚且是“兰交”,于我而言就是“世伯”,另外我受孙智大哥委托,曾经组织过先生的遗稿,所以我觉得我有责任将先生的一些作品简单地向会议作以汇报。

孙原非,名稼炎,以字行,晚号:淮南钝叟。生于1911年农历12月8日,河下一个商人家庭。父孙大明在清光绪十年(1884)左右从宿迁来到楚州河下当铺学徒,学徒期满后,被该当铺留用,并从宿迁携眷来楚州定居河下。该当铺歇业后,孙大明又与河下金氏、戴氏合资开设“慎和衣店”,经营估衣。

先生少聪慧好学,喜读古诗,善练书法,少年就练成一手好书法,被人称誉。16岁即拜苏北名医汪筱川先生学习中医。

世人皆知先生的字写得好,书法为一绝,一直到今天为止,淮上人等凡是有头有脸的人皆以获得到先生的一方墨宝为荣耀。殊不知先生的诗以及楹联亦非常了得,在这里向大家稍做介绍。

先生在世有许多学生,而且这些学生不仅学字,而且学诗,根据先生的弟子蔡国华先生说:孙先生在教我们写字不是要求我们照着他的字或照着字贴进行临摹,而是示范我们写字时的内容,总是写唐诗,让我们在学习书法中同时学习唐诗。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先生在诗词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古典诗,但先生写诗有一特点:尊古而不泥古,重意境而不重形式,比如:“平平仄仄仄平平,颠倒吟来诗便成。尚有聱牙吟不得,此中便是失调声。”要求写诗要朗朗上口,如有“聱牙”便为“失调”,还有“听去虽难学不难,天风云水用来宽。休存抱杜尊韩念,先遣清新上笔端。”你看无一句不遵守格律,而且告诉你学诗并不难,“颠倒吟来诗便成。”但是“休存抱杜尊韩念,”学诗伊始,你如果一味地追求“抱杜尊韩”,那么你很容易钻进学术的死胡同中而不能自拔,那么什么是好诗呢?“先遣清新上笔端。”如此而已,但对于我们执后者来说,可以从中道出学诗的真谛。

先生的诗品,如同他的人品,语言朴实而真诚,先生为人谦和,真心诚意,对上门求学学书者,有求必应,不计报酬。哪怕是对待学生也是如此,一次他的学生“方平同学下班后冒雨前来学习,使人喜出望外,因歌一律,期其勿替。”题目为“戊午正朝日”戊午年,根据时间推算,应该是1978年的某一天,“朝日”即“早上的太阳,”比喻新时代的光明和希望。古人云:“朝日弗光,夕月不明。”从这里可以看出先生对学生方平的喜欢与厚爱。

戊午正朝日

春风春雨密还疏,花正含芽柳正舒。

一片泥泞歌滑滑,十分昏黑步徐徐。

能知艰苦衡寒出,自得方圆味有余。

今日教侬欢喜极,平儿真个下功夫。

你看全诗8句56个字,没有一句显得悔涩和“聱牙”,尤其是最后一句“平儿真个下功夫”,简直是土得掉渣但是恰到好处。

也许当时先生正处于逆境,一般对宏大的社会背景的描写比较少,同样对整个社会现象不能够作客观的描述,所以先生的诗绝大部分都充满了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尤其是面对挚友同时也是盟兄殷逸尘的困境,显得更多的同情与关怀。他曾经写过很多的诗予以感怀。在殷逸尘去世以后,他又写一首不止40句的长诗,为什么说“不止40句”,因为老先生遗留下来的就是一首40句但没有完结的诗,这里摘录几句与大家共赏:哭殷逸尘兄

人生孰无死,死亦不可悲。所悲君晚年,处境太凄甚。尤以瘫痪疾,使人不忍思……诗的全篇没有一句“聱牙”,真正体现的是先生在哭。

当然,先生的作品并不完全是那些悲悲切切的,也有很多是正能量的,比如绝句二首之一:

明媚春光入画图,江山如此古曾无。

东风吹彻欧非亚,云山神州面貌殊。

又比如:祝中国共产党建党60周年有感:

千真万确无疑义, 万确千真铁证多;

中国若无党领导, 河山乱舞一群魔。


另一首:

秋光山色雨澄鲜,飞封清霜九月天。

勃也胡笳休乱拍,漠边今已早防边。


参加市政协大会有感

麦草欣欣尽向荣, 吾淮此际举群英;

一天霖雨苍生望, 半壁南阳领导情;

古邑行看客渐秀, 颓风到此气全新;

不图头白成霜雪, 能与诸公看太平。


题著名画家傅又新所做山水画

平远江南色,孤高塞北风。

神州今似铁,胡虏莫与戎。


咏牡丹

魏紫姚黄次第开, 三春丽日绝纤诶;

要知百媚千娇色, 都是东风送得来。


题卜宜华绘山水画诗二首之一

江山壮望一嵯峨,到眼风光分外多;

寄语胡儿休虎视,国人久已枕长戈。


还有《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

心常戚戚泪常涓,痛失伟人又一年。

无限丹忱忠领袖,全凭赤手清风烟。

西安留虎存全局,建业回车示志坚。

七十八年年太短,几回含恨问苍天。


抑衡砧俎寻常事,事到君来便出奇。

日内瓦才初发韧,雅加达竟展雄姿。

无私不作儿孙计,有梦都为大众思。

一幅浴巾残更补,补来十四尚身随。

“从一粒细沙中窥探世界,在一朵野花里寻觅天堂。掌中握无限,霎那成永恒。”因为时代的局限,因为品评的观念不一致,先生的诗当然也有有待商榷的地方,因为时间所致,综上所述,不再一一列举,我想今后有机会。


9G3A3636 拷贝.jpg

左起:方向东   蔡国华   赵庆生   李梅芳   朱 华   谢明霞   姜 平   董振霞   王 军   张洪斌



孙原非部分遗存书法作品欣赏

点击查看





分会尾图-2.jpg



阅读19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