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之声》第30期/那一片杉木林

‍‍河下之声-J-4.jpg





    曹P 拷贝.jpg

作者简介:

李梅芳:网名松间月,自幼爱好文学,曾有多篇作品在各类报刊发表,喜欢自由,崇尚自然,爱在自然中徜徉,更爱描写自然之美!


      曹P 拷贝.jpg

朗读者简介:

金强:本科学历,淮安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工作。淮安区朗诵艺术协会秘书长、“河下之声”悦读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淮安区新联会少儿公益书画班负责人,喜爱朗诵和社会公益。





那一片杉木林

李梅芳


小聚时,闺蜜说起上学时去杉木林的趣事,让我想起那片杉木林,在运河堤畔,离第三中学不远,上学时,好多同学都爱去那里看书。

我曾住在城的最北边,去城的南边工作,几乎日日从里运河堤上经过,那片杉木树高耸入云,为过往的人们提供半日的林荫。林间夹杂着荒草野花,密密地生长着,风起时,摇曳生姿。

今天,与一群钟情于河下往事的人士欢聚一堂,席间听人说起那片杉木林,还说起当年那个看护树木、守护一群女工的那个叫杨大矮子的人。

曾听韦先生说起杉木林的历史。60年代中期,因为里运河的水位较高,堤外的陆地反而矮,怕决堤,怕浸透,在加固河堤的同时,特地在路的另一边种上一片杉木树,位于现在萧湖公园的西侧。当时的树林里有一处三皇会馆,福建人在那里做着草药生意,后来阜宁人孙先生在那里开着草药堂。因为固堤的需要,政府对河堤旁的人家进行了拆迁,三皇会馆与附近的人家一起变成了杉木的天地。

1975年时候,树林成型,怕人偷盗,街道居委会特地派人看护,派的人就是杨大矮子。

杨大矮子也是奇人。守护树林,不分昼夜,不管何时,他都在,几乎寸步不离。当时在河下的杉木林附近有2个比较大的厂:一个毛巾厂;另一个缫丝厂。这2个厂以女工为多,常有夜班,女工的胆子小,多成群结队走;落单了,就吓得不敢走。林深草密,总觉得里面隐藏着些什么,让人胆颤心惊。杨大矮子每每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路上女工的笑声、话声,便会站在林子里,乒乒乓乓弄出声响,以示有人在,大胆走。有时候还会高声咳嗽,以示提醒与陪伴。时间一长,林子间传来的咳嗽声与故意弄出的乒乒乓乓声,就成了过往女工心中的定心丸,胆子也跟着大起来,飞快地往家的方向奔去。

女工们没有几个真正瞧过杨大矮子,却都在心里把杨大矮子发出的声音当做导航仪,当做信号枪,只要有他的声响在,她们就可以勇往直前,无谓夜深人静、林密草深。

据说,就是因为有杨大矮子在,且日夜巡逻,让杉木林里少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从而让人多了几分安心。当然了,除了人安心,树木更安心,一日日地伴随着杨大矮子不断地向上发展,向下延伸。有杉木林在,这些年里运河堤一直安安稳稳,保着一方百姓平安。

饭桌上有人提起他,说他多年如一日护林,不曾懈怠。同时,也多年如一日护着下夜班的女工,做得自自然然,仿佛是自己的使命,且顺带手就做了。领着守林的报酬,无偿地做着护花的副业,这样的人,难怪让今天在坐的人都佩服,言语间充满尊敬。

一个没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甚至都没有走到阳光下吆喝一声,接受一声谢谢的人,却一直在坚持做护林、护花的事,林中的宁静,堤岸的安稳,女工的安全,都是得来的不易。

90年代初,他再没有出现在多年如一日相伴的杉木林旁,他那被日月缩短或拉长的身影,他那随着杉木生长而悄悄溜走的青春,他那伴着女工笑声、语声而度过的黑暗光阴,都一下子消失了,他变成了大地的赤子,长卧在大地的怀抱中。

我的闺蜜在青春年少时有着杉木林的传说,想来,也有着杨大矮子的一份功劳在里面,是因他的守护,才有林子的幽静,才是学子的福地,才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一片绿荫!

杨大矮子走了几十年,还能被人提起,是因为他的善良他的执着他的铁肩担道义,他是说话的矮子、行动的巨人。他的高尚,让他1米2的身躯变得很高大、很高大,那一片杉木林也因为有他的存在,而格外温暖。

稿件来源:               

              《河下往事》第一辑第309-310页

未标题-1.jpg

     



进入首页.jpg

阅读488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