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之声》第23期/河下街上的“压舱石”

之声-23期B.bmp‍‍

讲述河下故事

了解河下历史

河下街上的压舱石

文章:徐怀庚
朗读:华    中





江崇其.gif   

作者简介:

徐怀庚:1957年12月生,中共党员,曾当过兵,在淮安织布厂工作。多年来曾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水运报》《钟山风雨》《江苏地方志》《淮海晩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评论、通讯等文稿1000多篇,并多次获奖。

微信图片_20240117194439DF.gif

朗读者简介:

华 中:

·原淮安市广播电视台金牌主播

·中国爱心人物、爱心大使,全民阅读十佳推广人,全国抗疫艺术形象大使,中国好品牌影响力艺术形象大使、知名艺术家

·首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提名奖获得者

·中华文化促进会社会艺术水平朗诵考级教材编写专家和标准示范朗读专家,社会艺术水平朗诵考级考官

·江苏省朗诵协会会员,淮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直属文艺家协会会员

·淮安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淮安市清江浦区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当代书画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会员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指导老师,声动淮安阅读会主席,华中文化传媒创始人



河下街上的压舱石

徐怀庚

从清江大闸口乘水上“龙游船”到千年古镇河下,御码头登岸,过马路,走到湖嘴大街下堤坡时,双脚就踩到一块块黄麻石上,知道河下历史的人会告诉你,这一块块黄麻石都是过去船上的“压舱石”。

据有关史料记载:当年河下有108条街巷,44座桥梁,102处园林,63座牌坊,55座寺庙,石板街上用的石材大都是“压舱石”而来。据漕运和水运之利的河下,便逐渐成为淮安重要的商埠,盐运使驻扎河下,主管盐政。山西、陕西、安徽、江西、福建等省大批商人,纷纷来淮投资盐业,使河下“纳盐集顿、商贩置咽”,“粮艘牵挽,百货山利”。有人说,从河下运盐到目的地后空船回来时,因载重减轻了,船位升高,过桥时不少桥就过不去了,于是就让装些石头以降低船在水中的高度,过桥后把石头卸了。后来,空船回来时就干脆运条石到河下铺街巷。也有人说,空船竖桅挂帆行船不稳,弄些石头放在船舱中,使船吃水深些,风大行船不致翻船。更有人说,“压舱石”是船家放在桅杆舱,当桅杆竖起被在两边桅挟板挟住时,桅杆根部会有“小顶”一头顶在船舱龙骨上,一头顶在桅杆根部,桅杆挂帆来回晃动,怕“小顶”冒出,就在“小顶”上放一块比较重的石头压住(以前我家木船桅舱里就有一块长条麻石,每当桅杆竖起后,就把石头搬放到“小顶”上)。

说起用“压舱石”铺路架桥,河下街上许多老人都会给你说上几个有趣的故事。我采访淮安纸扎第11代传人李国祥先生时,他就和我说起河下不少趣事,其中就有盐商们用“压舱石”铺路架桥的事。当时有个大盐商程本殿,是安徽人,拥有多处盐池,每池年产盐2万担。他从淮安运出去的盐究竟有多少无法考证,仅他利用运盐的回头空船从浙江、安徽等地运回的“压舱石”,就铺满了河下九街两巷的路面,其他盐商在他的影响下,也纷纷利用运盐的回头船运回的“压舱石”铺设河下街巷,当时河下有108条街和巷,基本上都是用“压舱石”铺的地面。铺地面的“压舱石”大多是长约1米,宽约0.3米,厚达10多公分的黄麻石,透过石头缝隙可以看见水在下面流动(排水沟),具有较强的空灵感。人从石上走,水从石下流,哗哗的水流声,就像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

“压舱石”不仅铺设了河下许多街巷的路面,还架了许多桥(古镇河下有桥44座),而其中好多桥都是全用石头架起来的。最著名就是程公桥,据有关资料记载:程公桥也是安徽大盐商程本殿用运盐的回头船装运回来的“压舱石”所建。此桥横跨市河之上,是一座拱形石桥,从桥基、桥孔、直至桥顶,全都由条石或块石构成,造型别致、精巧,高大雄伟,高约8尺5左右,接地面宽约2丈,到顶平面宽约1丈2,桥面为“八”字形。桥面中间是约1尺2寸宽条石竖铺到顶,以便铁甲独轮车(又称小推车)上下。中间竖条石两边用约3寸厚1尺2寸宽的条石层叠到顶。北坡26层,南坡27层,供行人往来之用。桥顶有约6尺宽平台,正中铺着3尺多正方块石,乃是供车夫调整气息之用,行人游玩经常驻足瞭望四周美景,桥两边有28根等距离立柱栏杆,在栏杆之间有26块用白矾石雕刻各式各样的图案浮雕,约3尺高。桥下面内孔跨度约2丈有余,上为半圆形,下为正方形。内孔从正常水面到顶约2丈左右高度,供往来货船正常通楫。桥体外侧两边约离地面水平线3尺,东西内孔两边向外3尺的左右相交点上各安放着2只吞珠龙头,伸出桥体2尺,须爪飞舞,形态逼真,活灵活现,故称五十三阶四龙桥,简称四龙桥。桥的总跨约有6丈之多。咸丰十一年(1861),为防捻军,河下在程工桥上平台筑圩门楼,门楼北有白矾石刻“程公桥”三字。到20世纪50年代初,门楼年久失修已损坏,为了行人安全,被地方拆除。明清两代,其上游人络绎不绝,桥下舟楫往来,很是繁华,与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齐名。

其实,用“压舱石”铺设的街巷地面,不仅仅是河下街巷,在老淮安的老城、新城、夹城、板闸、下关以及清江浦等地的街巷地面铺设的石板地面都是“压舱石”而来。

走访现代弄船人,他们说现在不用“压舱石”压舱,内河行船则用水来压舱,过桥船高桥低,往船舱里打水,过桥后再抽出去。远洋货轮尽管满载率很高,但依然离不开“压舱石”,只不过“压舱石”不再是真的石头,而是按照标准用铁铸造而成,全世界通用。而在现代汉语中,“压舱石”常比喻使事物健康向上发展的可靠保证。

“压舱石”一词,在新时期常被国家领导人用在论及对外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用到“压舱石”的比喻。2012年2月14日,他访美在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时,寄语两国企业家:“深化经贸在两国关系中‘压舱石’和‘推进器’的作用。”2013年1月25日,他在会见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时说:“事实证明,两国间四个政治文件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应坚持遵守。”(《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58页)向外国人讲“中国话”,巧用比喻,是习近平语言风格的一大特色。这里,他用“压舱石”来说明中国对外关系上的基本理念、原则和立场,精练而传神,朴素而易于理解。

河下街上的“压舱石”,铸就了河下历史上的繁华,激起了现代人的追思,它还将向未来展现历史画卷,“压舱石”,是一粒粒珍珠,串起河下古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稿件来源:
               《河下往事》第一辑第61-63页

     t01bfe4b04d81f981f6.png




进入首页.jpg



阅读77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推荐文章